一、崗位職責 1.做好分管留學生的日常管理與校友工作; 2.做好分管留學生的涉外事務與法制教育工作; 3.做好分管留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工作; 4.做好分管留學生的學業、就業與表彰獎勵工作; 5.做好分管留學生的安全穩定與突發事件處理工作; 6.組織開展有關留學生校內外各類文體活動; 7.完成分管工作的新聞宣傳; 8.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招聘條件 1.熱愛教育事業,具備良好的品行和職業道德,有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具有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 2.性別要求:不限 3.學歷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4.專業要求:不限 5.能夠使用英語作為日常工作語言,具有出色的中英文語言文字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具備計算機辦公能力; 6.要求能夠住校; 7.在文藝方面有特長的優先錄用。 三、薪資待遇 薪資待遇面議 四、簡歷投遞 1.簡歷投遞郵箱:574981043@qq.com 2.聯系電話:13107892237(微信同號)/0595-87483637 3.面試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洛陽鎮泉州雙喜科技學校
3月16日下午,經貿&雙喜企業新型學徒制電子商務師中級班結業典禮在雙喜學校多功能廳隆重舉行。泉州臺商投資區民生保障局陳偉昆主任、泉州臺商投資區民生保障局勞動保障科干事黃志福先生、泉州經貿學院繼續教育部邵建忠主任、泉州經貿學院繼續教育部吳錦智副主任、泉州經貿學院輕工系綜合辦公室童振輝主任、泉州經貿學院繼續教育部干事、學徒制班主任徐銀星老師、福建雙喜集團副總經理柯天送先生等有關領導出席了本次結業典禮。 結業典禮現場 學員現場簽到 本次培訓班在泉州臺商投資區民生保障局領導的關懷備至下、在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力支持和參訓學員的積極參與,于2023年3月16日圓滿結業。此次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班雖然培訓周期長,期間也因為疫情打亂了培訓節奏,泉州經貿學院、雙喜集團和參訓學員們在培訓過程中克服了種種困難,嚴格按照培訓管理要求開展培訓工作,培訓的質量效果不減反增。 結業典禮上雙喜集團副總柯天送先生首先致辭,指出:雙喜集團以努力創造“學習型”企業為奮斗目標,在楊培峰董事長的領導下,集團從上而下,始終秉承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宗旨,不斷提供各種學習平臺,讓職工提升技能技術水平。 雙喜集團副總柯天送先生講話 經貿學院繼續教育部邵建忠主任做了精彩講話,強調了不斷學習及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泉州經貿學院今后將繼續按照區民生保障局及有關主管部門的政策部署,與雙喜集團持續開展更深入的校企合作。 泉州經貿學院繼續教育部邵建忠主任講話 泉州臺商投資區民生保障局陳偉昆主任針對本次培訓班作總結講話,陳偉昆主任充分肯定了本期培訓班各項工作,并對參訓學員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嚴格要求。 區民生保障局陳偉昆主任作總結講話 隨后出席會議的有關領導為參訓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頒發結業證書 雙喜集團國際貿易部職員、優秀學員代表莊小婷上臺發表感言。通過本次新型學徒制培訓班的學習,學員們經過專業技能訓練,從“技能小白”蛻變為“技能工匠”,切實有效的提高了學員們的技能技術水平,也為企業“量身定制”了一批實用性技能人才,學員們通過不斷磨煉技能,提升了綜合素質,將在企業發展和區域建設上發揮更大的價值。 學員代表莊小婷講話 培訓班結業典禮結束后,與會領導與學員的親切合影。 培訓班合影 此次“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圓滿結業,對于推動我市、我區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為我市、我區經濟轉型提供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撐,進一步加大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將譜寫校企合作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一顆璀燦的職教之星在美麗新區冉冉升起 ----泉州雙喜科技學校2020年度教育質量報告 一.學校情況 泉州雙喜科技學校創辦于2006年,系中外合資企業雙喜制衣有限公司旗下,經泉州市教育局批準、福建省教育廳備案、國家教育部入網登記的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位于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東亞文化之都”——泉州,與寶島臺灣隔海相望。校園占地130畝,教學設施設備齊全,擁有辦公、教學、宿舍、圖樓、實訓、文化娛樂廳、餐廳等10余棟大樓,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校內建有占地17畝的休閑公園、讀書走廊,為師生營造了一個優美宜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學校現用于教育教學的固定資產總值達2億多元。 泉州雙喜科技學校是省級合格中等職業學校、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服裝行業人才培養基地,為商業部及泉州市紡織服裝行業選派出國管理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開設有服裝設計與工藝、服裝制作與生產管理等特色品牌的骨干專業,是一所培養貼近行業實用人才需求的職業學校。學校立足實際、創造性地學習借鑒德國“雙元制”和“現代學徒制模式”,為“中國制造”成功探索出一條培養崇德、嚴謹、精湛的服裝行業中高級技工、管理員、廠長和經理、企業家的職業教育新途徑。與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泉州華光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辦“二元制”大專班,同時與泉州黎明大學合作辦學,開設了黎明大學雙喜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班,是一所集中專與大專、本科直通的一體化特色學校。 我校自創辦以來一直注重教學標準研發、專業和課程建設、開發教材,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注重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來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國家教育部督導辦周堅副主任,于2010年10月專門到我校進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調研,在考察了我校的辦學模式、教育教學質量和特色后,她高度評價說:“這就是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泉州市委書記在《全市職業教育改革工作大會》上贊揚我校是支撐泉州職業教育的品牌學校,是展示泉州職業教育形象的窗口;市教育前局長鄭文偉先生在會上充分肯定我校是職業學校的典范。 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頒布后,迎來了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春天面而設立。同時在泉州市臺商投資區西大門的洛陽鎮,經濟發展迅速,水平較高,特別在輕工,機械,信息技術方面發展速度快,勞動力需求較多,周邊聚集著很多外來工,這些工人的特點是年輕化,學業基礎大都是是初中程度。這與國際化、信息化、高科技為主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對人的終身教育與發展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不相符合。整個區沒有一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這與整個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對等,如何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決定》的要求,明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滿足人民群眾終生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泉州雙喜制衣有限公司緊緊抓住發展機遇,董事會經過反復醞釀,多方論證,探索“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的自主辦學模式,創辦了“泉州雙喜科技學校”,全面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校企一體、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秉承“誠實、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老師采用“精教嚴管”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校學好專業知識,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創業;在廠虛心拜師學藝,建立新型的師徒關系,樹立報恩思想。把學生培養成為忠誠于雙喜公司的中、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 2020年泉州市中職學校辦學情況基本數據統計表 (統計時間截止到2020年11月31日) 序列 學校辦學數據指標 基本數據項 泉州雙喜科技學校 2016-2017學年 2017-2018學年 2018-2019學年 2020年 1.1規模和結構 在校生 學歷教育在校生總數 320 302 313 765 非學歷教育在校生總數 127 113 0 0 三年前入學人數 33 81 43 111 2020年招生人數(全日制) 582 2019年招生人數(全日制) 79 89 89 教學用房(平方米) 總面積(m2) 12278 12278 12278 12278 生均面積(m2) 38 40 39 16 1.2設施設備 教學儀器設備值 總價值(萬元) 330 460 530 530 生均設備值(萬元) 0.74 1.52 1.7 0.69 圖書 紙質圖書數 12000 13000 25000 27000 生均紙質圖書數 27 43 79 35 電子圖書數 45000 45200 45200 45200 生均電子圖書數 101 149 1 59 校內(專業)實訓基地 基地數(個) 1 1 1 1 車間數(間) 2 1 1 1 實訓實習工位總數 350 350 350 350 企業提供的校內實踐教學設備值(萬) 700 700 700 700 校外實訓基地 基地數(個) 1 1 1 25 實訓實習工位總數 2000 2000 2000 2000 1.3教師隊伍 師資情況 按市文件核定編制人數 27 27 27 47 按市文件核定后缺編人數 0 0 0 3 教師總人數 27 27 27 47 在編教師總人數 27 27 27 47 編外合同(同工同籌)教師總人數 0 在編專任教師人數 16 16 16 33 編外合同(同工同籌)專任教師人數 0 在編專任教師“雙師”人數 9 9 9 20 在編專任教師“雙師”比(%) 60% 60% 60% 61% 編外合同(同工同籌)“雙師”人數 編外合同(同工同籌)“雙師”比(%) 專業技能教師人數 10 10 10 15 在編專業技能教師人數 編外合同(同工同籌)專業技能教師人數 公共基礎課程教師人數 6 6 6 13 編外合同(同工同籌)公共基礎課程教師人數 正高級教師人數 0 0 0 0 特級教師人數 0 0 0 0 取得高級工證書人數 3 3 3 1 取得高級技師證書人數 0 0 0 0 取得技師證書人數 0 0 0 0 兼職教師總人數 0 0 0 0 企業兼職教師人數 6 6 7 13 年支付企業兼職教師課酬(單位:萬元) 6.5 7 8.5 10.4 在編專任教師本科學歷人數 12 12 12 18 在編專任教師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數 0 0 0 0 在編專任教師高級職稱教師人數 3 3 3 3 年平均專業教師企業實踐時間(天) 100 95 85 70 教師培訓人次(總數) 114 124 97 90 市級培訓人次(總數) 20 17 16 20 省級培訓人次(總數) 3 3 3 5 國家級培訓人次(總數) 0 0 0 0 企業培訓人次(總數) 123 157 74 55 2.1學生素質 思想德育 開設德育類課程周課時數(三個年級德育類周課時總和/3) 7 8 10 8 校級德育類表彰數 35 34 37 31 縣、市、區德育類表彰數 3 3 4 0 市級德育類表彰數 0 0 0 0 省級德育類表彰數及名稱 0 0 0 0 國家級德育類表彰數及名稱 0 0 0 0 學生團員人數 271 221 154 122 學生黨員人數 0 0 0 0 受處分學生人數 0 0 0 0 在校生各項測試 文化課合格率 0.89 0.88 0.82 0.74 專業技能合格率 0.9 0.9 0.92 0.9 體質測評合格率 1 1 1 1 2.2就業質量 全日制畢業生情況 應畢業人數 78 130 127 111 實畢業人數 55 62 54 40 升學人數 13 0 0 0 直接就業人數 42 62 54 40 對口就業人數 42 62 51 38 福建省內就業人數 2 17 泉州地區就業人數 2 8 畢業生職業資格獲證人數(含專項能力測試) 84 2020年已參加“1+X”測試人數 0 2020年參加“1+X”測試獲取證書人數 0 初次就業月收入1000以下人數 0 0 0 初次就業月收入1000-2000人數 0 10 0 0 初次就業月收入2000-3000人數 27 45 13 23 初次就業月收入3000以上人數 15 7 41 17 創業人數 0 0 0 0 就業很滿意人數 0 0 5 2 就業滿意人數 42 50 49 22 就業不滿意人數 0 0 0 0 3.2質量保證 學生參加技能競賽情況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情況(不含行業) 參加國賽項目數 0 參加國賽總人數 0 獲一等獎人數 0 0 0 0 獲二等獎人數 0 0 0 0 獲三等獎人數 0 0 0 0 獲優秀獎人數 0 0 0 0 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情況 參加省賽項目數 0 參加省賽總人數 0 獲一等獎人數 0 0 0 0 獲二等獎人數 0 0 0 0 獲三等獎人數 0 0 0 0 獲優秀獎人數 0 0 0 0 全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情況 參加市賽項目數 1 3 參加市賽總人數 2 6 獲一等獎人數 0 0 0 0 獲二等獎人數 0 0 0 0 獲三等獎人數 2 1 0 0 全國職業院校行業協會競賽獲獎情況 參加國賽項目數 0 參加國賽總人數 0 獲一等獎人數 0 獲二等獎人數 0 獲三等獎人數 0 獲優秀獎人數 0 全省職業院校行業協會競賽獲獎情況 參加省賽項目數 0 參加省賽總人數 0 獲一等獎人數 0 獲二等獎人數 0 獲三等獎人數 0 獲優秀獎人數 0 全市職業院校行業協會競賽獲獎情況 參加市賽項目數 0 參加市賽總人數 0 獲一等獎人數 0 獲二等獎人數 0 獲三等獎人數 0 全國世界技能大賽獲獎情況 參加國賽項目數 0 參加國賽總人數 0 獲一等獎人數 0 獲二等獎人數 0 獲三等獎人數 0 獲優秀獎人數 0 全省世界技能大賽獲獎情況 參加省賽項目數 0 參加省賽總人數 0 獲一等獎人數 0 獲二等獎人數 0 獲三等獎人數 0 獲優秀獎人數 0 全市世界技能大賽獲獎情況 參加市賽項目數 0 參加市賽總人數 0 獲一等獎人數 0 獲二等獎人數 0 獲三等獎人數 0 校級技能競賽 校級技能競賽項目數 5 校級技能競賽總人數 75 獲一等獎人數 5 獲二等獎人數 10 獲三等獎人數 15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總數 1 1 1 13 參與教學活動企業總數 1 1 1 7 冠名班班級總數 0 冠名班學生總人數 0 訂單班班級總數 0 訂單班學生總人數 0 現代學徒制班級總數 0 現代學徒制學生總人數 0 頂崗實習時間(單位:年) 1 1 1 1 頂崗實習生簽訂“三方協議”人數 131 43 127 183 企業實習專業數 2 2 2 2 實習企業數 1 1 1 2 實習學生數 131 43 127 111 有組織實習學生數 131 43 127 111 自主實習學生數 0 0 0 0 教育集團 參加教育集團名稱 0 泉州紡織服裝鞋服職業院校聯盟 泉州紡織服裝鞋服職業院校聯盟 泉州紡織服裝鞋服職業院校聯盟 參加教育集團數量 0 1 1 1 參加教育集團的企業數量數 0 1 1 1 教育集團企業學生就業數 0 43 127 111 教育集團企業實踐教師數 0 3 7 6 教育集團內企業實習學生數 0 0 0 0 5.社會貢獻 社會培訓(人次) 項目名稱 泉州臺商投資區殘疾人技能培訓 泉州臺商投資區村干部在提升培訓 泉州臺商投資區村干部在提升培訓 泉州市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班 涉及專業數 2 1 2 2 總人數 227 81 163 189 社會提供技術服務 項目名稱 服裝產業緊缺人才培養 0 服裝產業緊缺人才培養 服裝產業緊缺人才培養 涉及專業數 2 0 2 2 總人數 0 0 0 71 緊缺專業招生數 146 113 89 緊缺專業畢業生數 78 62 127 文化傳承 項目名稱 0 0 0 涉及專業數 0 0 0 總人數 0 0 0 對口幫助薄弱校數 項目名稱 0 0 0 涉及專業數 0 0 0 總人數 0 0 0 西藏教學班在校學生人數 0 0 0 0 西部聯合招生人數 146 101 0 0 6.1經費 撥款情況 生均財政撥款數(元) 2100 2100 2100 2100 專項資金 (萬元) 26 36 17.09 4.08 撥款總數(不含工資、績效、福利)(萬元) 40.11 76.565 57.935 50.3 7.特色創新 特色創新案例名稱(2個/校) 0 0 0 0 8.學校黨建工作 學校黨建工作情況 黨支部個數 0 1 1 1 男黨員人數 0 6 6 6 女黨員人數 0 2 2 3 雙師型黨員人數 0 0 0 1 高級職稱黨員人數 0 2 5 5 本科學歷黨員人數 0 2 2 2 研究生學歷及以上黨員人數 0 0 0 0 退休黨員人數 0 2 2 2 新增黨員人數 0 0 1 2 總支或支部年度榮譽稱號 0 0 0 1 本年校級優秀黨員人數 0 1 1 1 9.其它 信息化水平 計算機總數(臺) 310 310 310 310 計算機生均臺數 0.96 1.02 0.99 0.41 教學班級數 7 7 7 16 多媒體教室(間) 7 7 10 16 出口帶寬(兆) 180 180 200 200 教育資源平臺和教育管理平臺建設(是/否) 1 1 1 1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是/否) 1 1 1 1 校級資源量(G) 300 500 500 1000 教師參加校級信息化教學競賽人數 3 5 10 14 教師參加省級信息化教學競賽人數 0 0 0 0 教師獲省級信息化教學競賽一等獎人數 0 0 0 0 教師獲省級信息化教學競賽二等獎人數 0 0 0 0 教師獲省級信息化教學競賽三等獎人數 0 0 0 0 教師獲省級信息化教學競賽優秀等獎人數 0 0 0 0 教師參加國家級信息化教學競賽人數 0 0 0 0 教師獲國家級信息化教學競賽一等獎人數 0 0 0 0 教師獲國家級信息化教學競賽二等獎人數 0 0 0 0 教師獲國家級信息化教學競賽三等獎人數 0 0 0 0 教師獲國家級信息化教學競賽優秀等獎人數 0 0 0 0 社會聲譽 嘉獎、榮譽(項) 10 8 2 3 媒體報道(篇次) 2 7 5 1 校際活動、兄弟學校參觀(所次) 22 25 31 18 專指委情況 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專業數量 2 2 2 5 委員會中企業專家數量 7 7 8 23 開展活動次數 25 25 27 52 3.1專業布局(按學校專業自行添加,專業類別和專業名稱要規范。) 文化藝術類 服裝設計與工藝 工科專業(是/否) 否 年度招生人數 92 在校生人數 194 與市重點產業是否吻合(所對接產業) 是 所屬專業群 服裝專業群 市級重點專業(是/否) 否 省級級重點專業(是/否) 否 所屬教育集團 泉州紡織服裝鞋服職業院校聯盟 冠名班人數 0 訂單班人數 0 現代學徒制(二元制)人數 0 合作企業數 2 引企入校數(個) 1 輕紡食品類 服裝制作與生產管理 工科專業(是/否) 否 年度招生人數 38 在校生人數 119 與市重點產業是否吻合(所對接產業) 是 所屬專業群 服裝專業群 市級重點專業(是/否) 否 省級級重點專業(是/否) 否 所屬教育集團 泉州紡織服裝鞋服職業院校聯盟 冠名班人數 0 訂單班人數 0 現代學徒制(二元制)人數 0 合作企業數 5 引企入校(數) 0 信息技術類 計算機應用 工科專業(是/否) 是 年度招生人數 309 在校生人數 309 與市重點產業是否吻合(所對接產業) 否 所屬專業群 信息化專業群 市級重點專業(是/否) 否 省級級重點專業(是/否) 否 所屬教育集團 無 冠名班人數 0 訂單班人數 0 現代學徒制(二元制)人數 0 合作企業數 5 引企入校(數) 0 醫藥衛生類 藥劑 工科專業(是/否) 否 年度招生人數 102 在校生人數 102 與市重點產業是否吻合(所對接產業) 否 所屬專業群 無 市級重點專業(是/否) 否 省級級重點專業(是/否) 否 所屬教育集團 無 冠名班人數 0 訂單班人數 0 現代學徒制(二元制)人數 0 合作企業數 7 引企入校(數) 0 教育類 幼兒保育 工科專業(是/否) 否 年度招生人數 41 在校生人數 41 與市重點產業是否吻合(所對接產業) 否 所屬專業群 無 市級重點專業(是/否) 否 省級級重點專業(是/否) 否 所屬教育集團 無 冠名班人數 0 訂單班人數 0 現代學徒制(二元制)人數 0 合作企業數 6 引企入校(數) 0 二.學生發展 1、學生素質 職業教育的要義之一,就是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為此,學校和教師,公司與企業,要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設計教育活動,依其原本、促其完善、助其發展,以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形成高尚人格和理智、心智發展完善為教育的根本目標,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精神世界,使學生成為具有為國家和社會、為公司與企業獻身精神、具有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良好人生態度、適應社會和時代需要的、企業所求的實用型的服裝行業的中、高級技工和綜合管理人員。 具體表述為: 德行+學識、綜合素養+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的精神世界,開拓自食其力的創業之路,為學生一生幸福奠基礎。 德行,主要指人格、情感和行為實踐;學識,即學問、見識和思維;綜合素養,包括聽說讀寫、計算表達、信息素養、運動技能、技術技能、人際交往、組織能力、審美品位和哲學修養……。 2、在校體驗 學校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百花齊放。成立了田徑、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訓練隊,在區首屆田徑運動會上奪得高中組男子三千米長跑第一名。成立了服裝、美術、舞蹈等特長教育小組,每月均舉行慶祝師生生日文藝表演,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藝。每月舉辦一次同學生日慶祝活動,每學期舉行一次校園十佳歌手大賽及文娛聯歡晚會。開展“慶五一”、“慶國慶”系列體育競賽活動;每周日上午各班班主任分別組織學生到崇武古城、海邊去參觀、游玩、弄潮,活躍課余生活。精心組織春節假期留校學生歡度春節,除夕夜同聚共餐年夜飯等活動,新年外出旅游、觀光,體會閩南人的過年風味。 3.資助情況 2020年春季學校享受免學費人數為201人,秋季享受免學費人數為720人,春季享受國家助學金人數為35人,秋季享受國家助學金人數為43人,國家助學金均采用“集中辦卡,統一支付”的原則,財政撥款直接撥付到受助學生的資助卡上。學校每年成立為貧困且品學兼有的學生頒發校級獎學金,估計努力上進的學生。 4.就業質量 本年度我校學生專業就業率、對口就業率均達到100%,初次就業起薪均在2800元以上,并全部升入高一級學歷教育(“二元制”),比例與上一年度相比均在100%。 5.職業發展 畢業生就業后在企業的崗位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崗位遷移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均遠遠高于一般的社會工,得到企業的好評與重用。 三.質量保障措施 1.專業動態調整 2020年秋季,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本著“大改革,大調整”的方向上,特申報新增三個專業,分別為“幼兒保育”、“藥劑”、“計算機應用”,本著振興鄉村教育的原則,學校招生面向廣大的農村學校及農村地區的學生,擴大招生面,充實辦學規模及校園氣息。學校從實際出發,依托教師資源,開發了教師能力所及,學生愿意接受的十幾門校本課程。經過這幾年的實踐,逐漸優化了課程門類,淘汰了物質條件難以支撐、開課條件受限、生命力差的部分課程,保留了《縫制技能訓練教材》、《現場管理培訓教材》、《管理員必修》、《市場營銷培訓教材》、《質檢員培訓教材》、《班組長培訓教材》、《品質管理培訓教材》、《服裝常用英語單詞》、《服裝DOCAD(度卡)系統》等十幾門校本課程。這些課程拓寬了學生視野,增長了學生的學識,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了學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全面推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同時組織學生參加福建省中職校《服裝結構制圖》、《德育》科專業學業水平考試;組織106位學生參加《計算機》全國一級考試;組織17級學生參加2019年專業學業水平考試技能測試考核。 2.教育教學改革 教學重在啟迪智慧。知識不等于智慧,人類的文明起源于對智慧的熱愛和追求,如果對知識的狂熱追求,淡化甚至吞沒了對智慧的渴望,那么就意味著丟掉了教育的終極價值,勢必離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越走越遠。所以我們說,唯有把學問和見識結合起來,把知識和運用結合起來,以嚴謹、民主、求真、激勵的教風,培養學生的勤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風,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才能使我們的學生變得聰明、變得有智慧。 1)、建立和完善教學制度 (1)加強教師的教學常規的管理。 (2)建立學科公開課制度和新的評課體系與獎勵制度。每學期各學科定期開設公開課(研討課或示范課)。 (3)建立學生評價是否滿意教師教學和家長到校聽評課制度。讓學生和家長參與教育過程,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 (4)實施鼓勵教師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制度,提高現代化教學資源的使用率。 (5)建立學生獎勵制度,探索并逐步推行“德行+學識、綜合素養+個性(特長)”的學分評價制度和學生個性發展檔案。 2)、優化教學過程 (1)教師要重點研究和實踐教學的“四個W”,即“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和“教得怎樣”,特別是“為什么教”、“教得怎樣”。 (2)認真實踐教學過程“三多三精一轉變”, 即多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多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多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與操作;精心課前設計,精心選擇例題和習題,精心示范與輔導;促使學生實現“學會”向“會學”轉變。 (3)切實加強備課,認真執行集體備課“三定、四備、五統一”。落實教學反饋,抓好批改、輔導、答疑、檢測等環節。 (4)努力探索和追求教學藝術:導入藝術(一節課成功的關鍵);介紹藝術(一節課的核心);提問藝術(教師進行課堂監控的重要手段)。 3)、課堂是生命的組成部分 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者,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自行獲取知識的學習活動組織者,成為釋疑解難的點撥者,成為創設情境、喚醒情感的激發者。 要創建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把討論權、發言權、動手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要切實提高課堂效益,恰如其分的進行課堂教學“六個設計”,落實課堂教學“五個環節”,“把每節課都當成公開課”,提高生命的質量。 4)、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習慣 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與學習規律,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這是教師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學校要開設學法指導課,并列入選修課表;要大力宣傳學生的典型事跡,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要開設心理咨詢,力爭2019年開設心理課。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學習活動計劃安排表”,讓學生學會合理支配時間;要著力指導學生預習和復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讀書的習慣。 5)、加強教學研究和體衛工作 教學中要注意研究和實踐智商與情商結合,左腦與右腦整合,雙手與大腦配合,科學與人文融合,加大教科研和學習交流的力度,鼓勵教師建立教學案例;定期更新學校網站,為教師創新教育教學行為提供理論支撐。 著力加強專業工藝理論課與實操課的訓練,注重語文課的讀寫,外語的視聽課,專業課與動手操作的實踐課的銜接等的教學研究。 做好學生的體育和衛生保健工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使每一個學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發展。 2018年10月毛閣杰老師指導(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王洪艷、劉長富、楊新會、郭月山同學的作品《互聯網+的私人定制服裝工作室》在“和職教杯”第二屆福建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中職組)“優秀獎”。受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中華職業教育社的表彰。 3 教師培養培訓 激活兩支隊伍,提升整體素質 1)、干部隊伍 (1)學習第一 :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兼收并蓄。通過學習,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履行職責能力,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2)工作第一:自省自律、自強自立、有所作為。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 (3)他人第一:寬容豁達、顧全大局、助人助己。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工作先做到位,然后相互補位;同時,要學會傾聽,善于做教職工的思想工作。 2)、教師隊伍 學校的發展就是教師的發展。建設一支結構合理、觀念先進、治學嚴謹、為人師表、教學水平一流,育人藝術精湛、掌握現代教育手段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工作的永恒主題,是重中之重。以師德和教師嚴格執行教學常規為突破口,優化教學過程,促進隊伍建設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1)師生共同成長。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的原則,創設和諧、寬松的人際氛圍,尊重教師的人格,了解教師的心理需求,積極引導教師向高層次發展。以事業發展人,以環境熏陶人,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引導教師走出只關心學生成長,而不關心自己成長的誤區,以新課程的實施為契機,鼓勵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2)教師的人格(師德)。教師的人格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生往往會忘記教師給他的許多知識,但卻會深深地銘記教師給他的人格影響。教師要努力成為一個內心世界豐富的人,一個富有愛心和教養的人,一個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人,一個能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柔情的人,一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人。為此,學校號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用人格去征服學生,做學生的人生導師。 (3)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師要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把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以及未來的發展,當作生命的需要和組成部分,努力成為適應現代教育需要的專家、學者型教師。 結合我校實際,切實抓好骨干隊伍和青年教師的培養,認真組織落實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以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作為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自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突破口,帶動探究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走實踐、學習、科研相結合的成長之路。 我校黨支部書記柯天送榮獲“2020年福建省服裝制版師職業技能競賽”三等獎,被授予“十佳服裝制版師”榮譽稱號。柯天送書記及毛閣杰老師參加臺商區技能大師比賽,均獲得臺商區技能大師榮譽稱號。 (4)教師的培訓方式。立足校內,以自我進修為主,采取多種形式。教師自提個人成長計劃,三年以上教師,要有科研課題;每學年每個教師上一節錄像課,供自我分析、研究,找到改進措施和方法;聘請公司技術員、車間主管、工程師及專家教授擔任學科教師和導師,中層以上干部要帶青年教師;建立學習制度和科研型“導師制”,干部帶頭,定期組織講座和研討;每學年第一學期開設“雙喜教育論壇”;派教師外出考察學習等。 (5)教師工作應該有名有利。學生是否滿意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否喜歡老師的課,是學校考核評價教師的重要依據。學校要引進競爭激勵機制,打破平衡,掌握平衡,充分挖掘教師潛能,鼓勵教師一專多能、一職多崗,積極促成名牌學科、名牌課程、名牌教師的形成。拉開教師待遇的差距,做到有名有利。 (6)班主任隊伍建設。堅強班主任工作的研討和實踐,特別是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學生對班主任工作的認同率、滿意率是學校考核評價班主任的重要依據。 4. 規范管理情況 1)、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努力做到軟件硬化、硬件軟化。 (1)學校制定《教師手冊》、《學生管理制度》,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 (2)干部述職報告制。校長、中層干部任期內,每年向校務會、董事會做述職報告,進行全面評議,接受教職工監督。 (3)學校對重大事務實行項目責任制。加強行管人員服務意識,提高業務素質,做到明確責任,堅守崗位、各司其職、相互合作。 (4)獎勵評優制度。校內評比年度先進集體及個人,并在此基礎上報各級各類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2)、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 通過校團委、學生會,積極推進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增強學生自治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如學生干部輪值制度、學生行為規范監督委員會等。 3)、學校實行全員聘用合同制。 必要時外聘兼職教師(包括外籍教師,不超過教師總數的10%)。 4)、安全工作平安化。 我校安全工作執行校長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抓,各處室、各年級分工負責的安全管理體系;執行安全工作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與各處室負責人簽訂責任書,加強安全責任意識;完善了校園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利用舉行升旗儀式后及各班班會、活動課、學科教學滲透等途徑加強對學生進行各項安全工作再教育;結合我校的地理位置,開展主題班會課“交通安全伴我行”;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采取板報宣傳、張貼標語、舉行主題班會、組織安全演練等形式;組織班主任、生管加強校園安全隱患再排查及整頓校園衛生環境;每年全校師生齊心協力做好防御臺風,全員出動,進行抗臺風活動;確保多年來安全事故零發生。經區局考核,我校被認定為“4A級平安校園”。 5. 德育工作情況 構建以人為本,注重實效的德育新格局。教育的重點是做人的教育。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突破口,落實德育工作“一二三四”,即:一個主渠道、兩個意識、三觀教育、四方面內容,構建以人為本、注重實效的德育新格局,實現“學會做人”的教育目標。 1)、改善德育環境,確立主體地位。確立以課堂教學、活動和綜合實踐三位一體的德育環境,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重大活動,如校體育競賽、節日慶祝、新年晚會、迎新、生日晚會等,由學生自行設計、自行組),溶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于一體,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2)、突出三觀教育,形成健康人格。“道德教育采用的兩個基本方法:進行說服教育和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效果如何,取決于學生精神領域的寬廣程度”。針對我校實際,找準學生心理發展需要與時代需要的結合點,整合德育內容,分階段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八心八德、兩意識”( 即努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勤、儉、智、恒、奮、勇、群、重)、道德素質(仁、義、孝、敬、公、廉、忠、誠)和公民意識、愛國意識,提高德育效果。)以及感恩與報恩、目標與前途、文明與守紀、情感與意志、美感與勞動等方面內容的教育,突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完善道德修養,形成健康人格。 3)、完善德育制度,落實教育理念。為保證尊重個性相信學生、教育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校的主人、管理就是服務等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實: (1)完善學生行為規范實施細則及有關制度,進行學生上課(實訓)期間手機集中統一單列管理。 (2)建立學生會制度、值日值勤制度、值日班長制度和班級干部輪換制度,成立學生行為規范監察部。 (3)建立班主任例會、工作研討制和輔導員制。 (4)建立“德育論壇”、探索新的德育評價方法,如獎勵機制、學生個性成長檔案等。 4)、創新德育方法,注重德育實踐。把嚴格的教育、積極的約束、有效的責備和適時的鼓勵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自尊自律、自信自強品格,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學校管理和公益活動,為學生提供潛能開發、學習需要、德育實踐所需要的平臺,增強道德體驗和自我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積極開展“校企一體”、“愛校愛企”等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體驗,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5)、拓寬德育渠道,實踐開放教育。學校要向學生全面開放,包括設施的開放,管理的開放,教學過程的開放以及師生關系的互動等。同時,教育面向公司、面向車間、面向學生,形成學校、企業、學生三位一體,探索學生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新課題,利用學校、公司的多種資源、多種渠道,增長學生的見識,增強德育體驗。 6)、加強班集體建設,強化成長意識。教職員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積極實踐事事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是班風和學風建設,增強班級凝聚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班集體強化學生的成長意識。 6.黨建情況 按照黨章規定,經上級黨組織批準設立“泉州雙喜科技學校黨支部”。黨支部是黨在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戰斗堡壘,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基本職能是保證政治方向,團結凝聚群眾,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建設先進文化,服務人才成長。學校為黨支部開展活動、做好工作提供必要的場地、人員和經費支持,將黨建工作經費納入管理費用列支,支持黨組織建設活動陣地。支持領導班子與黨組織領導班子交叉任職,推薦年輕的常務副校長擔任黨支部書記。 四.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譜新篇 工學結合結碩果 我校是泉州雙喜制衣有限公司獨資興辦的職業中專,自開辦以來學校就定位為“校企一體、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學校自始至終都是實行這個模式,培養出一屆又一屆的優秀畢業生,為雙喜公司及泉州紡織服裝行業輸送大批的中高級技工、管理員及行業經理。得到各級政府的肯定與表彰。今年來各級電視臺都專題播放我校的辦學模式和辦學成果。臺商投資區電視臺多次播放對我校的采訪,福建電視臺經濟頻道《今日八閩》欄目在4月份曾連續三天播放我校的辦學模式和辦學成果。中央電視臺九套的“發現之旅”欄目也在8月份九點黃金時段播放我校校企合作培養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學事跡。 通過十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校已經形成一整套的工學結合,拓展學生素質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成熟經驗和理論實踐。 1)、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 針對現有教育存在的弊端,學校把素質教育列為教育學生的首選課題。從培養新的大國工匠為目標,教育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時刻懷抱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有幫助我們的人;懂得理財等等。凡是素質教育不能過關的學生,不誠信,不忠誠,道德品質不達標的學生將不列為選拔培養對象,嚴重者將被淘汰,絕對不允許混文憑過關。 2)、理輪與實踐一體化,突出實踐性。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理論與實踐融通情境,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讓學生在企業生產環境的真實崗位上進行專業技能訓練。 在完成實訓任務過程中,通過師傅和教師的指導進行學習、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創新能力的同步發展。 在公司實訓中,完全以真實的企業工廠環境中開展,以相關職業崗位為標準,讓學生在“做”中學,即在職業崗位訓練中師傅手拉手的教,公司中的高級人才兼任學生課堂教學。專任老師到車間參加學生實踐學習,在“做”中指導,即在職業崗位訓練中教,充分體現了教學過程的職業性。重新建設課程和課程體系,主題設置由淺入深,由部分到綜合,從主導到自主和創新。讓學生在與公司生產實際操作中形成無縫接軌。 實訓過程中教師、師傅與學生處于平等合作的關系,將教學過程變成師傅徒弟、師生共同增進知識和能力的過程。教師是師傅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在創設的教育情境中開展團隊協作,與學生一起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啟發學生多視角、多方位地探索和運用知識、學會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潛力和創造才能,使得教學過程充滿活力。 3)、拜師學藝 踐行現代師徒制、培養工匠精神。老師不能代替技術師傅,技術師傅不能代替老師,高比例的配備教師與師傅,優化教師隊伍,嚴格執行師傅帶徒弟。進行傳承教育是雙喜科技學校的最大特色,是全國任何職業學校沒有做到的新型教學模式。 學校實行師傅帶徒弟的工藝技能學習模式。用現代化企業管理方法、思想來改造舊的拜師學藝模式,貫徹傳統文化教育又傳授新型的工匠精神。這種模式有如下優點: ⑴、通過拜師學藝使新生從老師傅手中學到多年經驗積累的工藝技術。 ⑵、通過拜師學藝使新生從老師傅身上學到中國人吃苦耐勞的傳統精神。 ⑶、通過拜師學藝使學生逐步改變獨生子女一代人的人生觀。 ⑷、通過拜師學藝使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用實踐來檢驗教材,改進教材。 ⑸、通過拜師學藝發現舊管理模式、舊經驗、以及工藝不足之處,來設計制定改革辦法,達到創新。 學生跟師傅學藝的實踐中與師傅同工同酬,學生的創收收入全部歸學生所有,公司每月根據徒弟的創收成績最少補貼每位師傅300元——500元。 4)、總結出一整套完整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管理機制 (1)學校實行競爭、淘汰機制 學校在實行現代師徒制中,按照公司培育人才的管理目標,嚴格執行淘汰制的治學管理方式。泉州雙喜科技學校培養學生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期素質教育階段。 第二階段:拜師學藝 第三階段:提高選拔階段 第一步:實踐技能提升階段 第二步:定崗定位培養 第三步:選拔晉升階段 第四階段:提升文化層次和專業水平階段 (2)建立完善的考核評估制度 當學生進入第三階段:提高選拔階段時,公司和學校聯合對學生進行考察,根據學生的能力、愛好為他們進行量身培養。對于優秀學生給予選拔到公司各部門開始實踐訓練。例如:優秀的技術型學生到公司的裁剪、打版、設計制圖等技術要求更高的崗位跟前輩一起工作,在前輩的指導、帶領下提高自己的實操能力,為畢業后進入工作崗位,獨當一面做準備。另一些具備優秀行政管理能力的學員,安排到組長、主管、廠長、經理身邊,做他們的助理。從這里開始學習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相關知識,為以后他們進入班組長管理、辦公室行政、國際貿易、市場部等培訓小組,接受更專業的訓練。 這些選拔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生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考核評估。剛進入新崗位時公司一般要補貼半年的工資(因為在新崗位上一般都是從助手做起,這樣工資就比他們原來的創收低,公司一般每個月都要補貼2000-3000元)。進入新崗位的前兩個月每星期都要寫出一份《崗位心得體會》由該崗位主管先評估指導再交到學校進行考核匯總。接下來半個月寫一次,假設半年后該生還不能達到新崗位的工作要求,那么該生就的退回到原來的崗位繼續鍛煉學習。在這半年時間公司要為這位學生支付萬元以上的培養費。 (3)規范校企合作辦學的管理體制與機制 學校依托泉州雙喜制衣有限公司。開展以合作育人為目的,校企雙方高層領導齊心協力,統籌規劃合作辦學;運行層面,利用公司的特有優勢有序開展各項工作。探索出校企雙方高層的凝聚力,師傅徒弟的同心力、師生互教互相向心力為深化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公司與學校聯合制定出臺了《校企合作實施管理辦法》《校企合作獎勵辦法》《優秀師傅評估條例》《優秀學生的評比標準》《學生頂崗實習安全協議》書等一系列的獎懲條例,為校企合作、培養現代工匠的健康發展做好保障。學校還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優秀師傅和老師的獎教金。 5)、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成效顯著 我校在開展校企結合教育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發揮因才培養的優勢,改善和突破傳統培養模式,形成與企業需求更為吻合的全新教育教學過程。建立起一整套與國際質量體系職業技能標準,員工素質要求,生產現場評價相結合,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引入行業技術標準,聯合制定專業課程,參考行業技術規范,強化行業標準應用,培養雙師型結構團隊;結業行業職業道德規范,突出人才培養的職業特征。使得我校歷屆畢業生成為服裝紡織行業的佼佼者,深得企業的青瞇。 我校至今已經為社會輸送9屆畢業學生,由于學校采用校企合作這種“無縫接軌”的人才培養模式,所以畢業后他們在各自崗位上都是游刃有余的業務骨干或創業辦廠的能手。 (1)、2018年黎明大學服裝專業與我校簽訂聯合辦學的協議,按照協議規定該校的學生應到我校進行實踐學習,當時我校派中專二年級的學生作為工藝指導老師去教大學生的工藝課。直到學生即將離校的前一個晚上聚會時,黎明大學服裝專業的學生才知道教他們工藝課的老師是泉州雙喜科技學校的二年級學生。那些學生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大家都說:工藝課教得比他們學校的老師還好,當時黎明大學的學生集體申請要我校的這幾位“老師”到他們學校去教工藝課。 (2)、在慶祝我校建校十周年時,春節期間學校邀請歷屆畢業生回母校傳經送寶。經過普查,我校的服裝專業畢業生九成以上都仍然在服裝行業,他們基本上都是服裝企業的管理層或者全能工。晉江、石獅幾家大型的服裝公司對我校服裝專業的畢業生都是愛不釋手,一旦招聘到我校的學生都是安排到班組長的領導層或者全能工崗位。 (3)、畢業生中有不少的同學是自己開辦服裝廠或者服裝店。 校友黃萍萍、泉州惠安人,2006年就讀于我校,2009年畢業。畢業后,在淘寶、天貓、阿里巴巴和京東商城開起了鞋服店,如今在臺商投資區、泉州市區分別開了分店。 校友蔡巧玲、漳州平和人,2007年就讀于我校服裝制作與生產管理專業,2010年畢業。畢業后,利用《創業儲備金》開始走上了創業之路。同年在漳州創辦了自己的服裝店。如今服裝店走向成功,2013年又在三明開了分店。類似情況舉不勝舉。 校友畢業后自己創業的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有近百人。目前在雙喜公司的市場部、行政部、車間以及公司的下屬分廠任組長以上的畢業生有兩百多人,加上在泉州其他服裝公司以及浙江、廣東、深圳等地服裝公司任職的畢業生達到千人。現在雙喜公司的高級技工、管理員80%是雙喜學校自己培養的學生。 5)、集團化辦學,堅持依法治校,創設科學民主的管理模式 圍繞學校發展目標,明確崗位責任,各司其職,一級向一級負責,形成結構合理、組織有效、信息暢通、反應靈敏、運行有序的管理機制,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質量。 (1)、學校實行董事會監督下的校長負責制。 建立校長對董事長負責,各部門對校長負責,全校教職工對學生、學生家庭和社會負責的責任機制。 學校設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校務辦公室、教科室4個行管部門,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實行部門主管負責制。 設立校務會議,由學校校長、各處室主任及團委成員組成,研究學校各項事務并做出決策。加強校務辦公室、教科研室的工作職能,規范學校檔案管理。 (2)、確保董事會的監督作用和校務會的民主管理作用。 重大事項和重要決策,必須交校務會討論和通過,并報董事長審核,充分保證全體教職工的合法權利。 五、社會貢獻 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校秉承“校企一體,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辦學至今,以培養技能技術型人才為己任,采用拜師學藝及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學生入學后,進入專業知識學習,必須拜領一位師傅作為學習生涯中的指導老師,通過師傅的傳教,將技術傳遞給徒弟,讓徒弟學有所長,通過這種模式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掌握技能技術的真諦,日后在實踐崗位上發揮專業特長。我校的畢業生歷年來均獲得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二、社會服務 學校利用學校擁有的技能鑒定站優勢,常年組織開展各項培訓服務,2020年學校承接了2期的家庭教育指導專項考核培訓及認證考核,承辦了一期“服裝縫紉工”專項考核的培訓及認證考核,同時與雙喜制衣有限公司舉辦兩期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并為雙喜制衣有限公司提供技術及學術方面的幫助與交流。學校開展興趣小組,利用周末時間為學生開展民族服飾、惠安女服飾等傳承傳藝方面的輔導,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獲得民族文化的熏陶及認知。增強了文化傳承。 三、對口幫扶 學校常年開展東西部聯合辦學,與云南、貴州、四川等西部地區的學校開展對口幫扶,利用兩省、兩地、兩校的各自優勢,對口支持西部貧困地區的貧困學生進行再學習、再教育。鼓勵西部學生到東部學校繼續深造學習。現金通過東西部聯合辦學渠道,我校為西部兄弟學校培養多批次合格的技能技術型人才。 四、服務抗疫 2020年,新冠病毒的侵襲,讓全球的經濟及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2020年,年初,學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有條不紊的開展的防疫工作,每天為留校的學生量體溫,發放口罩及生活所需品,班主任每天為在家的學生進行“一人一冊”的檢測記錄,保證對每位學生的監管,確保每位學生的安全。疫情期間,還為留校的學生免費提供各種生活幫扶,為留校學生做心理輔導,并安排老師開展線上教學等等。 六、特色創新 一)、課程建設:構建現代課程體系,形成辦學特色 學校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課程上。以構建符合我校實際的現代課程體系為突破口,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課程改革既要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又要做到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差異,突出綜合性和實踐性,增加人文素養,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指導、交往能力的培養和承受挫折的訓練,激勵學生對智慧的熱愛與追求,錘煉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新一年我校新一輪職業專業教育課程改革做好準備。 1、課程設置 認真執行公司制定的計劃,開設專業必修課與其他選修課、落實綜合實踐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鼓勵教師自編教材,再經過三年的實踐,逐步完整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以學生發展為本,科學、人文和藝術并舉,逐步形成我校科學+藝術,讓每個學生多才多藝的辦學特色。 2、課程目標 以我校育人目標的落實,實踐課程計劃的培養目標,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3、課程實施 (1)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是課程實施的基本依據。課程實施要充分發揮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開發課程資源方面的巨大潛力,引導和啟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 (2)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課程資源的選擇、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等方面都應有利于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的教學應是富有創造性的活動。 學校擬實行“校本課程”申報制度,鼓勵教師申報選修課、完善校本課程,并建立激勵機制,給優秀學生特長發展提供多樣化可選擇的課程學習機會。 (3)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課程實施應著眼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諸方面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條件;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的不同,采取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現代化的學習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 (4)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每一位教師都有責任愛護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稟賦和潛能自由、充分的發展創造寬松的氛圍。 4、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發揮著教育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同時,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 課程評價應以尊重學生為基本前提,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根本目的。學校將探索并嘗試學分制的評價和管理。 二)、校園文化建設:突出人文與藝術,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硬件環境、軟件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建設。以校容校貌的規劃治理、校園文化的建設為突破口,突出人文與藝術,創建現代化個性化校園和良好的育人環境。以幽雅的環境陶冶美,以文明的舉止塑造美,以勤奮的勞動創造美。學校將利用現代化設施和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高雅的藝術品位。 學校根據需要和可能,設立“六個中心”: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科技活動、圖書信息、體育運動、藝術教育、對外交流中心等。 校園環境做到“三化”:凈化、美化、人文化。2012年重修學校大門,完成主樓、實驗樓、校圍墻體粉刷;綠化美化校園周邊,教學樓東面空地修建成體育運動場。 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在市、區教育局的領導下,今后三年,從辦學理念到辦學行為,從管理體制到管理質量,從用人機制到辦學效益,學校應該有一個大的跨越,實現大的發展。未來的泉州雙喜科技學校,將是一所更富有創新精神、更具有鮮明特色、更加開放和高效能的學校,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泉州雙喜科技學校更為輝煌的明天而奮斗! 三)、校一級管理與團隊定期培訓、不定期輪訓 我校在每年度均會定期與不定期地對校一級管理團隊進行培訓或輪訓,予提高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的管理水平與質量。每一年度都采用“校本培訓”、“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對校一級管理團隊進行了十多期(次)的培訓或輪訓。其內容有:校園文化、公司的企業文化的再學習、再認識;職業教育及其職業教育改革的相關文章、理論的學習與研討;探究“校企一體、工學結合”職教改革模式的實踐意義;學習管理學,對新世紀、新時期職教改革中學生的管理方法進行探究;校一級管理團隊到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泉州黎明大學、華光學院、華僑大學去,到省外中職學校等地學習探究現階段學校管理的新思路。盡其可能地爭取參加省、市組織各種學校內部管理方面的業務和理論培訓。邀請校外的專家、專業人員給校一級管理干部們上課,提高校一級管理領導干部更進一提高思想認識和業務能力。等等。學校、公司為其投入了123000多元。 四)、各校中層管理水平提升培訓 參加中層管理培訓,去年以來參加市里組織的培訓有三次,到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泉州黎明大學倆高校學習取經,在本校利用每年暑假集中培訓各兩個星期。主要內容有學校管理學、管理心理學、優秀管理經驗介紹以及《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法律法規等等。 五)、學校重金請專家、請外教來學校傳寶 學校自己花重金聘請四人次到學校傳經送寶,講授的主要內容是服裝制作工藝和服裝設計的新潮流等等。他們分別是: Name(姓名) Nationality(國籍) Organization(單位) Stephen Malaysia(馬來西亞) Sundax International A/S affiliated school Per Johonson Denmark(丹麥) Sundax International A/S affiliated school Gopal India(印度) Sundax International A/S affiliated school Gina Philippines(菲律賓) Sundax International A/S affiliated school 六)、緊跟時代潮流 創辦特色學校 自編校本教材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的技術革新迅速發展。服裝行業的設備、技術以及世界服裝業的新潮流都在日新月異的變革。過去的教科書根本適應不了這種飛躍,制約了學生知識面的全面發展、制約了學生對新工藝的適應力。所以學校根據行業特點,企業實際情況,聘請專家和本公司的精英有針對性地編寫成套實用教材進行施教(有服裝結構、制版、素描、CAD、工廠、車間管理理論,以及德育讀本等二十左右本)。從而讓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能跟上時代的潮流。 七)、設立《創業儲備金制度》 針對理財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一大空白,年輕一代人對于怎樣理財是一片空白,他們只要身上有錢,不計后果地就隨便花,經常是“月光族”,發工資時是富翁,月底是乞丐。針對這種現狀,學生從進校開始學校就嚴格執行理財教育。長期以來都要求在校生全部建立“個人臺帳理財”。學校建立“創業儲備金制度”和“每月零花錢使用計劃表”的理財管理教育。 培養學生合理管理自己的資金,學生在車間實踐活動的創收扣除伙食費和零花錢外必須全部存入個人的銀行賬號,等到畢業時領回去作為創業的啟動資金、孝敬父母或者繼續深造的費用。一般情況下每位同學到畢業都可以4——6萬的創業儲備金。 八)、學生手機統一管理 現在的青年學生個個都是手機不離手,玩游戲、發短信、聽音樂;走路玩、吃飯玩包括上課玩,實踐學習也玩,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心身健康。所以我校在這個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就明確規定:星期一到星期六,星期一早上第一節課開始前手機一律交給班主任代管,直到星期六傍晚下課后再發給學生,日復一日,每周堅持做好學生手機上課期間集中統一管理。 此規定試行兩個多月來得到家長的一致贊同和支持。開始學生的抵觸情緒也不小,現在已經適應了,很自覺地在規定時間段里把手機主動交給班主任代保管。 九)、踐行現代學徒制 培養大國工匠 《拜師學藝》在我校已經舉行到第40期,凡是我校的學生要到車間參加實訓學習時,公司都給每位學生選拔一位德藝雙馨的老工人當師傅。同時結合傳統的拜師形式注入新元素舉行《拜師儀式》。讓師傅有種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也給學生(徒弟)有種約束感、緊逼感和求知感。前面已經詳細談過了,這里就不再重復。 六、學校黨建工作情況: 我校于2010年在洛陽鎮黨委及屬地嶼頭村黨委的關心和支持下,在非公企業建立了黨支部,在黨支部書記的領導下,一年來能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以及習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議話精神和“四個全面”部署要求,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主線,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全面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持續推進黨組織建設,以爭做“四議四有”合格黨員、“四有”好老師為載體,有效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發展,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和制度建設,為促進學校科學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 1、強化思想引領,凝聚發展共識,加強理論武裝,扎實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支部委員每月組織學習 1 次,每兩周組織職工集中學習 1 次,每兩周組織黨員集中學習 1 次,幵利用微博微信、社交網絡和手機多媒體等新媒體平臺進行研討交流,教育引導師生堅定理想信念,潛心教書育人,涵養濃厚學風,努力奮發成才,在全校上下營造濃厚的學習宣傳氛圍。 2、 加強組織建設,發揮先鋒作用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堅持黨支部委員組織學習制度,把“兩學一做”作為黨支部委員組織學習的主要內容,通過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學、帶頭做,全面提升學校黨支部與校董事會的溝通協調能力,堅持辦學方向、民主辦學、駕馭全局、推動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 3、 加強作風建設,推動工作落實,扎實抓好作風建設。堅持抓長、抓深、抓常,持續加強班子隊伍作風建設。通過思想教育、查擺問題、黨性分析、督促整改、組織評議、完善機制等具體措施,教育引導黨員和干部自覺踐行“兩學一做”要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服從組織安排,爭當堅定信念的表率、學習提高的表率、本職工作的表率、服務群眾的表率、促進和諧的表率、清正廉潔的表率。 4、 黨帶群團,促學校和諧穩定發展,發揮工會作用,提高教職工主體意識。指導工會切實為教職工謀利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在工作上、生活上切切實實為教職工辦好事、辦實事,如支持工會開展一系列有利于教職工身心健康的體育和文體活動,提升職工身體素質。通過教代會、座談會等,充分發揮工會在學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及時掌握職工思想動態,協助學校做好職工的思想穩定工作。聽取職工對學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凝心聚力,提高教職工主體意識,促進學校發展。 七、學校下一輪的建設目標 充分利用我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經驗,根據服裝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構建藝術加技術的專業建設格局,形成服裝生產、服裝營銷為主體的專業特色,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服裝設計、工藝、營銷方面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構建“專業設置動態創新,職業能力滾動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服裝生產、服裝營銷專業“學、做、導”交互式課程體系;打造“教師+技師”雙師型創新團隊;組建一至兩個“學做導交互式”服裝大師工作室,兩個“教學一體化”實訓室;依托企業共建“工學結合、學做合一”合作生產性實習基地;把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建成辦學條件好、產學結合緊密、特色鮮明的一流專業,在地區的專業建設方面起到帶動和輻射效應。 中等職業教育傳統上是一種就業教育。它的基本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具有熟練的某一類專業技能,必備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專業技能,形成較強的應崗能力和一定的跨崗、跨職業能力,畢業生出去能適應一定的職業,謀得一份工作。這就需要有一批“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如何向社會輸送合格的勞動者,保障勞動者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人們逐漸認識到:經濟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而教育的關鍵則在師資。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起主導作用,教師隊伍的強弱將直接影響著教學環節的成敗,具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教師隊伍已是中等職業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加強“雙師型”師資建設是職業學校加強職業技能教學,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十分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1.爭取省、市支持,規范辦學行為,爭取在政策上能夠傾斜,促進學校發展上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有力支持。從臺商區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出發,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上走出一條有地域特色的路子。 2.董事會要在每年投入一百多萬元的基礎上,再加大資金投入,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管理上的水平較接近標準化中等職業學校的規模和要求,進一步加強學校特色建設,以提升學生全面素質、實現學生特長發展為目標,打造我校的特色品牌。 3.利用學校的已有設備,挖掘學校內在潛力,加大師資引進和提高師資水平,切實做好師資的培訓與提升,充分利用好各種教育資源,使其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的整體發展服務;認真貫徹落實泉州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為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4.實施名師工程,搭建教師展示平臺,努力建設一支教育觀念新,進取精神強,師德修養高,文化底蘊厚,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輻射作用的教師隊伍。 5.與泉州本地一些比較出名的中職、高職學校探索聯合辦學方式,在辦學方向做好并有所突破和創新。 雖然民辦中職學校發展困難重重,制約了我校的發展步伐,但我們學校有雙喜公司的支撐、有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和扶持,十幾年的辦學成效,得到了學生、家長、車間和社會的認可,我們將會再接再厲,再創佳績。在這里,誠摯地希望各位領導、專家指出我們的不足和今后發展的方向,并在經費的撥補上給予高度的扶持,讓我們校與公辦校一樣提高生均學費(現我校年生均經費政府補貼才2100元,與公辦校相甚遠)。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發展特色,把泉州雙喜科技學校創建成讓“社會放心、教師舒心、家長安心、學生開心”的學校,使其真正成為泉州僑鄉大地上的一朵靚麗色彩。 泉州雙喜科技學校 2020年12月